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7

[其他] 中国人30年创造的天量财富究竟去了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4-1-8 09:41 编辑

中国人30年创造的天量财富究竟去了哪里?
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提出过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


  • 根据国资委、土地资源部以及金融系统的数据,中国大约有115.6万亿元资产性财富(包括土地、资源、资产和金融财富),其中,只有27.6万亿是民间私人的(占24%),剩下的88万亿属国家的(76%)。在中国,多于76%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25%的资产。

  • 据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陈志武分析,...... 。感兴趣的网友自己搜索查阅。

    ........

    有数据统计显示,世界各国工资总额与GDP之比,欧美约为55%,南美平均为38%,菲律宾泰国差不多是28%,非洲国家多在20%以下。
    我们创造了不少的财富,但用来发工资的比例不高,所以相对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可用于消费的钱就少了。
    若你有心,可能会接着问,我们创造的巨额财富都到哪儿去了呢?
    答案:主要流向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
    我们的财富在账本上表现为四大类资产。2016年总资产1211万亿元,其中
    1、住户部门总资产:358万亿
    2、非金融企业部门总资产:340万亿
    3、金融机构部门总资产:367万亿
    4、政府部门总资产:146万亿
    这1211万亿中,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铁路、公路、桥梁、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都包括在内。
    基础设施的代表就是高铁。2019年我国高铁总里程突破3.5万公里,全球占比超过2/3。
    全球十大港口,中国占七席,港口拥有生产码头泊位2.4万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数量从1949年的36个增加至233个。
    同时,完成世界最大水力发电站(三峡大坝),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世界海拔最高铁路(青藏铁路)等。
    这些基础设施远超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以至于有人称其为“基建狂魔”,甚至将其与发达国家,如美国做比较。
    与这些超大容量的基础设施配套的是我们超大分量的制造业。虽然我们GDP总量还有差距,但我们的制造业产值差不多是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前面说了,我们工资占比低,普通上班族收入相对不高。制造业生产能力很强,结果就是生产相对过剩,国内很难消化,只能大量出口。
    国家统计局2020年8月14日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27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16846亿元,增长10.4%;进口12424亿元,增长1.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422亿元,比6月份扩大1133亿元。
    财富有限,钱用于发展,消费就少了;钱用于消费,发展就少了。




发表于 2024-1-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转载: 中国人30年创造的天量财富究竟去了哪里? 上午好
发表于 2024-1-8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财富的分配方案由多种因素限制,但各种方案还是可以比较的,总有高低上下之分。这个区分得靠数据说话,常人做不到,那他们如何判断优劣呢?只有一个极其简单的法子,那就是“比较法”。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洞 发表于 2024-1-8 11:50
财富的分配方案由多种因素限制,但各种方案还是可以比较的,总有高低上下之分。这个区分得靠数据说话 ...

比较就必须看统计数据。
有数据统计显示,世界各国工资总额与GDP之比,欧美约为55%,南美平均为38%,菲律宾泰国差不多是28%,非洲国家多在20%以下。
在网上没有查到权威的我囯工资总额与GDP的比重。
发表于 2024-1-8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友转载介绍: 中国人30年创造的天量财富究竟去了哪里?
发表于 2024-1-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4-1-8 14:54 编辑
青松岭 发表于 2024-1-8 13:30
谢谢老友转载介绍: 中国人30年创造的天量财富究竟去了哪里?

最近网上热议中金发布了《2023年中国财富报告》,其中对全国中国的财富占有数额及人群的比例进行了归纳分类,得出的结论既让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看似非常矛盾。这份报告给出的数据到底准不准呢?先来详细看一下。

《财富报告》统计出的全社会总财富为790万亿元,其中国有资本占据360万亿元,剩下的430万亿元财富归私人所有。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790万亿、360万亿还是430万亿均指所有财富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贵金属、房产等各类固定资产,重点是算上房子的,这一点请不要搞错。

430万亿元私人财富的分布非常有趣,具体如下:

460万人总共拥有290万亿元的财富,人均财富为6304万元,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0.33%,财富量占私人财富总量的67.44%。

9900万人拥有110万亿元的财富,人均财富为111万元,人数为总人口的7.05%,财富占比为25.58。

13亿人拥有30万亿元的财富,人均财富为2.3万元,人数占比高达92.62%,财富占比只有6.98%。

如果按照报告数据将14.1亿人按照财富拥有量分为三个层级,那么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国内有460万人实现了财富自由,9900万人属于中产阶层,13亿人为贫民阶层,各阶层对应的人均财富量就是上文提到的数字。

很多人对拥有111万元就能达到中产阶层感到疑惑,按照这个标准但凡在二线及以上城市有一套住房的都在这9900万中产阶层里了。

请注意,《报告》中给出口径为人均财富,不是户均财富,需要进行转换。以三口之家为例,中产阶层的标准是总财富量为333万元,不是111万元;二孩中产家庭的户均财富则为444万元,以此类推。

这么来看是不是感觉差不多了?很多二线城市的单套住房总价是达不到300万元的,而一线城市中里也不是每套房子的总价都超过300万元,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以我所在的上海为例,至少一半的房产总价不到300万元,包括位于市中心的大量老旧小区,也就是俗称的“中心老破小”。

此外,一线或二线城市的常住居民同样不是户户都有属于自己的房产的。上海常住人口为2475万,一半为非户籍人士,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租房居住,可能在老家买了一、两百万的房子。拥有住房的1000多万上海长住居民里又有一半左右居住在总价300万元的以下的房子里,这么来算全国城区人口最多的上海符合中产阶层标准的大概在600至700万人左右。

上海尚且如此,其它经济较发达城市的中产阶层占比更低,加在一起不到一个亿是有可能的。

0.33%的富豪人群总共拥有290万亿元的财富,人均财富突破6000万元,三口之家的户均财富达到1.8亿元以上,四口之家更是超过了2.5亿元,这是财富自由的标准吗?我觉得高了些,因为私人财富不等同于富人财富,为何这么说呢?我们继续分析。

私人财富分为两类,一是自然人(家庭)拥有的财富、二是民营企业拥有的财富。民营拥有的财富可能全部被算到实际控制人名下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以某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总资产为784亿元,实际控制人拥有23%的股份,对应180亿元的总资产,剩下的604亿元是属于其他股东的,如果你买了一些股票同样拥有一部分该公司的总资产。统计最有钱的460万人的财富总量时将784亿元都算进去(算在实际控制人的头上)了,实际上只应该算180亿元,顶多加上其他富豪持有的该公司股份对应的总资产,加一起大概率不超过350亿元。

因此,富豪阶层的总财富不到290万亿元,财富自由的人均财富门槛远低于6300万元。

另外一方面,中产阶层的人数少了。

很多人“神化”的中产阶层,或者说用发达国家的标准定义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这其实是有问题的。如果说全球富人的财富标准相对统一,那么中产阶层就得“因国而异”,中产阶层是社会主力人群,不同的社会里的中产区分标准不同,美国的中产在印度可能就是富豪了。

在我看来一个社会至少有20%的人属于中产阶层,按照此计算我国14.1亿人口里大概有2.8亿人为中产,是《报告》中提到的9900万人数的3倍。这么一来中产的总财富增加了但人均财富量大幅降低,人均财富可能达到60万元(三口之家的户均财富为180万元)就属于中产阶层。

无论如何分析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国内财富鸿沟正在形成,富裕阶层掌握的财富越来越多,财富增值速度越来越快,享受了大部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相反,低收入人群收入形式单一,基本上只有工资薪金所得使得他们的财富积累速度缓慢,最终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财富差距越拉越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高层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开始采取多种措施逆转财富差距的扩大。

比如提倡第三次分配,鼓励企业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以捐赠的方式自愿将一部分财富转移至贫民阶层。又比如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让靠打工为生的人获得更高的报酬,工资收入增长率超过企业利润以及资本扩张的速度。

收入分配制度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可部分既得利益者想尽办法、用各种手段、找多种理由阻碍改革、延缓改革的进程。决策者必须下定决心,面对阻碍者绝不手软,必要时可“杀一儆百”,绝不能让阶层和财富彻底固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4-1-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分享!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2 2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