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356|回复: 2

[本地杂谈] 【转载】冯氏人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咸安马桥垅口冯古村落
                                     ---冯氏村民属北宋副宰相冯京后裔

           
             摄影摄像剪辑:纯色影像-吴成
         文    字  : 成  丽
        资 料 提 供 :冯家贵、陈大银、冯执荫、冯家伟、冯传庚
      

        垅口冯村是鄂南山区一个自然村,地处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是由古民居、古桥、古井、古树等组成的古老村落。是连中“三元”的北宋副宰相冯京的一支后裔,在明朝中期从江西南昌瓦甲街迁徒于此,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垅口冯村,地处乌龟之地,村南侧赤膊岭,形状酷似荷叶,把乌龟地围在其中,故称“荷叶盖金龟”。背靠龙泉山岭,面朝观音山脉,两山脚下各有一条溪流,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一年四季,叮当有声,如弦如歌,不绝于耳。两条溪流,一前一后,环绕古村,在村头交汇。山环水绕,钟灵毓秀,按风水学之说:此村是块风水宝地。
     远望垅口冯,在青山秀水之间,古民居与现代建筑交织,文明与富庶并存。村中古木参天,村前村后随处可见各种古树枝繁叶茂,树身斑驳,浓荫如盖。后山堤两棵侧柏,08年经咸宁市政府专家鉴定,树龄已有1050年历史,是国家一级珍稀树种。千年古柏盘根错节,橼云凌空,守望着这百年古村,与日月同辉。进入村落深处,是古民居最集中之地。五幢高堂古屋,一处私塾小书院,一处碾坊,多条石板小道和排水沟渠,二口古井,三口水塘,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有堂屋十四个,大小天井十七个。这些古屋根据地形,依山而筑,布局合理,疏密有序,错落有致,是明朝典型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带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
      五幢古民居分别为“瑞锦传芳”、“ 凌云第”、“ 四德家风”、“ 四德堂”、“ 当世第” 。据资料记载,这五幢古宅,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为冯姓五兄弟独自而建。古宅外墙是清一色的青砖黛瓦,门楼石雕,屋檐为高翘的防火墙,造型美观,工艺精巧。窗户均为石雕,其雕亦颇具意味,状如铜钱,有“双葫芦钱”,“单葫芦钱”,“一笼筷”等,让人感知祖上昔日的富足与繁华。每幢房子均为二层楼,有一进二重、一进三重、一进五重,幢幢相对独立,却又巷道相连。全村50户,穿插十五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流天井,厢房多雕刻,门前画檐廊。
      目前保护最为完好的当属“当世第”古民居。该幢古宅为八字门楼,门楼上方有“当世第”三字石刻。据当地冯氏祖辈相传,北宋副宰相冯京,字“当世”, “当世第”古民居属冯京后裔为纪念祖先冯京而专门所建。在2010年咸安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该古宅被命名为“冯家老屋”,由咸安区人民政府咸安政发[2011]8号文件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进入古民居,其古朴典雅的景象,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透过映入眼帘的实景实物,仍可显现古宅当年的繁华。古民居高二层,深二重,分上、下堂屋,当中为青石板铺地,天井透亮;两侧为厢房,厢房均为镂空木雕,雕有龙、凤、鲤鱼及戏曲人物。龙凤为金黄色精雕,其它为褚红色。细观这木雕图案很耐人寻味,其人其物,或飞或跃、或笑或哭,雕技精湛,刻画逼真,栩栩如生,处处彰显主家先人的人文品味和显贵地位。龙凤呈祥,龙和鲤鱼则寓意着鲤鱼跃龙门,表达祖先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上中堂正中悬挂着一块长2.5米,宽1.2米 “萱圃秋高” 寿匾,系清三代皇师、一品顶戴雷以諴(xián,音咸,又名雷七爹,咸安区桂花镇大屋雷塆人),赠送少时同窗好友冯从龙母亲七十大寿的亲笔字,笔力遒劲,铁画银钩,清晰可见。古宅大门的门坎门框门墩,均为完整的大石块打造,四侧都刻有花鸟虫鱼图案,雕工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石墩石坎历经世世代代老人小孩的坐、卧、磨、蹭,石面已光滑圆润,光鉴可照。还有一处值得一提的是,垅口冯“瑞锦传芳”古民居的门坎那块大青石,墨青色间杂黄金色,发出釉质的光芒,光是这块奇石,堪属一绝。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经过五百多年的风雨洗礼,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加上人为的拆除,垅口冯古民居虽有些保存较为完好,但有些因长年无人居住,屋内堆满杂物,虫蛀蚁蚀,蛛网遍结,大雨大漏,小雨小漏,造成开裂坍塌,只剩下断壁残垣。亟待抢救
和修缮保护。
      金泉古井是古民居的另一景致。位于古村东侧,已有500多年历史,井壁用老青砖砌筑,井面石板镶嵌,井水为地上冒出来的清泉,冬暖夏凉、清亮无尘,可供全村300多人直接饮用。无论冬夏,泉眼终日汩汩外溢,从未断流。据老人说在甲夕年全国大干旱时也未干涸过。经湖北省水利厅抽样检测,此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利于补充人体的微量元素,全村祖祖辈辈都有生喝泉水习惯,从不拉肚,也不生病,村里年纪在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除此以外,还有古桥、古庙、古“叮当洞”、远古农具,以及清朝嘉庆年间修建的古驿道功德碑等多处遗风古迹。
      纵观冯氏家族的发展史,在祖人冯京勤奋好学家风的薰陶下,垅口冯人才辈出。在清代,村里曾诞生多位秀才进士,其中冯从龙幼时与雷以諴就读于崇阳王志堂先生开办的私塾学堂,与雷公同窗感情深厚,后来考中举人,被朝廷派往湖南益阳任知县。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全村先后考出40多个大学生,8个硕士、2个博士。小小村落,崇文尚德,人才济济,不胜枚举:冯道胜,公派留美博士,曾在中科院工作,现为华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冯传启,曾是公派澳大利亚出国访问学者,现为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冯家捷,高级工程师,在深圳,事业有成,资产丰厚;冯毅,中铁武汉大桥局高级经济师,是钱塘江、宜昌长江大桥建设总指挥……
      垅口冯还是红色旅游景点。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垅口冯人冯早应参加红军,任中共咸宁县委常委兼县大队政委、阳新县龙港游击队书记,1937年牺牲时年仅27岁。在1944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张体学旅长率领新四军5师14旅、罗通率领5师14旅41团,雷同率领鄂南挺进纵队2团先后分别将指挥部驻扎在垅口冯的“凌云第”、“当世第”等古民居指挥战斗。垅口冯的进步女青年吴腊梅、冯冬先加入新四军,任5师14旅通讯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大小战斗130余次,击毙日伪军3000多人,收复日伪据点和大小乡村400余处。村民自发为新四军送粮食,抬担架、救伤员,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垅口冯先后有12人参加红军、新四军,其中评为烈士的有5人。
      百年古村,在此地繁衍生息,也把历代民间习俗传承发扬,形成自己特有的民俗风情,给鄂南地区民间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和丰富的内涵。
      玩龙灯是垅口冯民俗的一大亮点。一年一度的新春来临,舞龙队便摩拳擦掌。到了大年初二,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女的做饭、招待来宾;男的准备“刺花”。这种“花”,是括土硝,烧木碳等原料配制的火药,装入竹筒内,中心埋一根火药捻。每次玩龙灯都要做数百根。晚上舞龙队到场后,主家鞭炮齐鸣相迎,龙头随着锣鼓声摇头摆尾舞起来。先是打场子,“拜四方”,请观众让开场地;接着“彩莲船”上阵,唱山歌。搞怪的装扮,搞笑的动作和逗唱让人捧腹大笑。然后开始舞龙,围观的群众手持花筒,点燃,对着龙身“烧”,一个接一个,“花”越烧越旺,锣鼓越敲越紧,龙就舞得越欢,火光冲天、烟雾腾腾,龙头围着场地不停打圆圈,翻腾跳跃,表现出神龙的勇猛威武,出神入化。其场面极为热闹壮观,这是冯氏家族正月里最精彩的重头戏,喻示着这一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家族兴旺。
       月半粑是垅口冯沿袭至今的食俗文化。食品又名糍粑,用糯米做成。先将糯米放清水里浸泡,再放蒸笼蒸熟,然后放进石臼里舂,边舂边翻动,直至将米粒舂成团,再扯成小团置于木雕粑印上,一个个印有各种图案的圆形糍粑,让人馋涎欲滴。村里人正月十五家家户户要吃糍粑。俗话说“吃了月半粑,各人种庄稼”,吃了月半粑,这年就算圆圆满满过完了,各人该下地干活,新一年的忙碌即将开始。
     垅口冯还流传多种多样的民风民俗:元宵节通宵点灯,插秧时打栽田鼓,端午节清晨抢挑第一担饮用水,婴儿剃满月头,结婚撒帐等,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让一代代子孙在灵山秀水的沐浴下,在淳朴的名俗民情熏染下健康成长。
      厚重的人文历史,让垅口冯这个古老文明的村落,在现代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一颗未雕饰的璞玉,在香城泉都--湖北咸宁独放异彩。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修缮保护,修旧还原,系统地规划、投资与开发,不久的明天,垅口冯古村落必将成为又一个“周庄”,宛若江南大地一颗新升起的耀眼明珠,成为全国各地游人心灵洗礼的绝妙去处。
3290字
成丽,2014.6.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4-11-30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冯氏人家!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老兵 发表于 2014-11-30 20:07
欣赏冯氏人家!

谢谢关注、支持……问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9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