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135|回复: 18

[文化] 文学原来是虚伪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泉水 于 2022-3-18 20:14 编辑

文学原来是虚伪的
以前我在小城晚报栏目中曾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虚伪的文学》。(作者:莫言)。有空候,这篇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挺有趣的,分享给老年朋友。
全文如下:
小说是虚构的作品,开宗明义就告诉读者:这是编的。
散文、随笔是虚伪的作品,开宗明义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这是真实的历史!这是真实的感情!其实也是编的。
一个爱好嫖娼的男人,偏偏喜欢写一些赞美妻子的文章。
一个在海外混得很惨的人,可以大写自己在美国的辉煌经历,可以写自家的游泳池和后花园,可以写自己被克林顿请到白宫里去喝葡萄酒,希拉里还送给他一件花边内衣。
一个自己的爹明胆只是一个团副的人,在散文、随笔里,可以把自己的爹不断地提升,一直提升到兵团副司令的高位吧,反正不会有人去查你爹的档案。
一个明明连《三国志》都读不通的人,照样可以引经据典地写“学术性”的历史文化散文。资料不够,大胆编造就是,越是没影的事儿越是安全。你说苏东坡中过状元那是不行的,说苏东坡在海南岛嫖娼谁也挑不出你的毛病。你说托尔斯泰来过你的老家是不行的,但如果你说,你的老爷爷曾经到过俄罗斯,在一个小酒馆里跟托爷爷碰过酒盅子那是可以的。你点名道姓地说一个上海的著名评论家把你誉为比鲁迅还要深刻,比徐志摩还要浪漫,比钱钟书还要博学的伟大文学家那是不行的,但是你说毛里求斯的一个著名评论家这样评价你是可以的。
前几年有人还批评人家台湾的三毛,说她的那些关于大沙漠的散文是胡编的。我觉得这些人真是迂腐。谁告诉你散文、随笔都是真的?你回头看看几十年来咱们那些著名的散文、随笔,有几篇是真的?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胡编了几十年了,为什么不许人家三毛胡编?
咱家也坦率地承认,咱家那些散文基本上也是编的。咱家从来没去过什么俄罗斯,但咱家硬写了两篇长达万言的俄罗斯散记。咱家写俄罗斯草原,写俄罗斯边城,写俄罗斯少女,写俄罗斯奶牛,写俄罗斯电影院里放映中国的《地道战》,写俄罗斯小贩在自由市场上倒卖微型原子弹。咱家的经验是,越是没影的事,越是容易写得绘声绘色。写时你千万别心虚,你要想到,越是那些所谓的散文、随笔大师的作品,越是他娘的胡扯,天下的巧事儿怎么可能都让他碰到了呢?如果你经常地翻翻那本十分畅销的《读者》,你就会明白,那些感人至深的“亲身经历”的文章,其实都是克隆文。
还有那些“访谈录”、“自传”、“传记”、“日记”。我劝大家都把它们当成三流小说来读,谁如果拿它们当了真,谁就上作者的当。
以上是《虚伪的文学》文章的全文。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文学作品都是虚伪的,或说是虚构的,或说是编造的,再说得好听点,是创作的。不管怎么说,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作品,不一定是真实的新闻报道,可以是创作的,所以我们应当理解和宽容它们。文艺来源于生活,而应该高于生活。对于那些虚构或创作的文学作品,只要是其内容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能使我们的精神从中得到享受和乐趣,我们的意志能得到鼓舞,我们就应该欢迎它们的。老年朋友,你是什么看法?

(清泉水写的笔记)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从善如流 + 3 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3-1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

点评

谢谢您的点评,文学是创作的,来源于生活,应高于生活  发表于 2022-3-18 20:32
发表于 2022-3-18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言创作,可以假说,
动机善恶,还看效果

点评

感谢您的点评,谢谢  发表于 2022-3-19 09:11
发表于 2022-3-1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的介绍,晚上好

点评

感谢您的点评,谢谢  发表于 2022-3-19 09:11
发表于 2022-3-1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清泉水老师的介绍。  

点评

感谢您给我的点评,谢谢  发表于 2022-3-19 09:12
发表于 2022-3-19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编辑。

点评

感谢您给我的点评,谢谢  发表于 2022-3-19 09:12
发表于 2022-3-1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友的转载。

点评

感谢您对我的点评,谢谢  发表于 2022-3-19 10:30
发表于 2022-3-1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理说传记, 纪实文学应该是真的, 可是现在的人写小说, 想到哪写到哪, 资料不够网上找, 瞎编胡造的文学, 莫言说得有理.

点评

感谢您的点评,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应正能量!  发表于 2022-3-19 13:36
发表于 2022-3-19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关于文学作品早就有定论,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常事编织在一起,呈现出魔幻般的景象。这确实比将单一的各事罗列在一起有趣的多,所以才为人所爱。
莫言先生是做这一行的,可他却直说写了些“假”东西,“自掘坟墓”,“自揭其短”,就不怕把自己陷进去?看来是不怕,该是有底气吧,应了那句话,叫“艺高人胆大”。
做了“假事”却说了实话,于是让人感觉可爱,韵味无穷,反倒想一直追寻下去,这是他的妙招之一,也是我们读文学作品该循迹的路径。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过,没有书却是万万不能的。

点评

感谢您的点评,你所分析的非常正确,我很赞同您的分析,我觉得莫言讲得有趣,所以经常看这篇文章  发表于 2022-3-19 13:35
发表于 2022-3-19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分享!谢谢介绍!  

点评

感谢您对我的点评,谢谢  发表于 2022-3-19 19:31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8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