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348|回复: 21

[文化] 雷 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四味 于 2022-3-24 17:41 编辑

                《雷 神》      作者 :朱成坠
   
        雷神,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司雷之神。别名还有:雷公、雷师、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神形象体现一种威猛狠厉的力量。黄帝伏羲时代,雷电是最受人们崇拜的神祗,即视雷神为最高神。
       《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意思是,雷神居住在雷泽,外形为龙身、人首,拍一下自己的腹部,就会发出打雷声。《楚辞.离骚》:“鸾皇为余前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北宋学者洪兴祖补注:“轩辕主雷雨之神。一曰雷师。丰隆也。”
         东晋时期,史学家干宝笔记体志怪小说集《搜神记》记载:“(雷神)色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尺,状如六畜,似猕猴”。
        唐末学者、笔记小说家冯贽编写的《云仙杂记.天鼓》记载:“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宋朝时期,由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篡《太平御览》卷十三,引《尚书.洪范》:“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其出入也。雷出地百八十三日而复入,入则万物入。入地而八十三日复出,出则万物亦出。”道家典籍《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记载:“(雷公)主天之灾福,持物掌人司生司杀”。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
        中国的雷神纪念地,在武当山雷神洞。开凿于元代的元统年间,是武当山道人张守清修炼清徵雷法和祈雨的场所,也是武当山委以单独供奉雷神的地方。
        说到雷神,叫人最先想起的是庙宇中背插双翅、额具三目、与电母出双入对的雷公,还是美国漫威漫画公司的漫画中“我弟虐我千百遍,我待我弟如初恋”的雷神托尔?这些,其实,都只是雷神的“一面”,是不同文化对于雷神具象化的理解。作为人们对自然最初的感悟与敬畏,雷神的身影出现在许多民族之中,并有着一些共性。将这些共性聚集起来,我们便能看到一位模糊的大神,他的神迹可以追溯到宇宙开创之初。
         传说在远古时代,南海的帝王是儵,北海的帝王是忽,中央的帝王是浑沌。儵和忽经常在浑沌的地界聚会,浑沌待他们很好。儵和忽想要回报浑沌,便商量说:“人们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吧!”于是,他们每天为浑沌凿出一窍,凿到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儵和忽把浑沌凿死了,这是个什么“回报”?其实,儵和忽指的是雷电,浑沌则是宇宙之卵,“凿开宇宙之卵”这一神话在世界范围流传甚广。宇宙之卵是创世之前宇宙的状态,浑沌、无序而短暂,所以出现了“凿开”这一关键性行动,即用各种工具将宇宙之卵劈开或者杀死怪兽,雷神在有的神话中,正是这一行动的执行者。
        中国阿昌族神话中,也讲到,远古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浑沌”。后来,浑沌中,闪出一道白光,也就有了黑暗;有了明暗也就有了阴阳,阴阳相生诞生了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这里闪出的那道白光完全可以被理解为雷电。
         那么,雷神究竟有何能耐,可以肩负凿开宇宙之卵的大任呢?这取决于雷电本身在试听上给人带来的冲击,并各自有了延伸。
        在视觉上,闪电的出现,犹如凿开天空一般,这主要被应用到了陶器和相关仪式上。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尤其是彩陶的制作和使用,是出于某种神圣的目的。陶器是生殖力与母体的象征,集天下生殖力之大成,而,宇宙之卵正是以生物性母体为原型的,所以,陶器在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宇宙之卵。而雷也被视为是天地之鼓。雷鼓是用来祭祀天神的。,自古以来,就有在陶器上绘制雷纹或是在特定的仪式上打碎陶器的传统,其象征本体无疑就是凿开宇宙之卵,即人们要重现创世情景,以达到某种巫术的目的。
         在听觉上,雷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人们便将雷神和鼓联系了起来。据说,在东海的流波山里有雷兽夔,它的吼声如同雷鸣。黄帝用它的皮蒙鼓,拿它的骨头敲打这面鼓,响声能传到五百里之外,用来威震天下。将鼓和雷神联系,不仅是因为雷声与鼓声相近,还与鼓的神圣性有关。自古以来,鼓便是通天的神器,主要为祭祀所用。而,雷也被视为是天地之鼓。雷鼓是用来祭祀天神的。
            为什么雷神能被许多族群尊为始祖呢?着实因为雷神兼具生殖神与丰收神的神格,具有生育万物的能力。   
     《说文解字.雨部》记载:“霆,雷余声也,铃铃所以挺出万物。”人们把陶器和鼓这两种大多具有圆腹的特征的器物与雷神联系在一起,而,圆腹的特征可能正是为了强调其化育万物、生育人类的神圣功能。而,将雷神和生育万物联系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雷与雨的相伴相随吧。动植物都需要雨水才能延续生命,而,雷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雨,于是,雷神能够使动植物生长也就顺理成章了,雷的出现代表着雨水的到来,代表着丰收。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降其雨。”这个“丰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王逸在注《楚辞.离骚》时,将其注为“云师,一曰雷师”。雷一般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出现,经过夏季,万物生长、茂盛,在秋季逐渐停止活动,这时,万物枯萎,所以雷被认为“出则万物出”,“入则万物入”。
         雷神,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其能够流传迄今,值得现代人深思和探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8 收起 理由
真真 + 5 赞一个!
阿强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3-2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四昧老师的佳帖——雷神   
发表于 2022-3-2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四昧老友佳文: 雷 神   下午好
发表于 2022-3-24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神在民间又称金光圣母。

       雷公庙中常常奉祀着电母,因为雷电关系紧密二者分离不得。雷神最初为兽形神,是无所谓雌雄的。以后逐渐人神化,为力士状,成男性神,俗称雷公。中国古人既把崇拜物加以神化,又好把诸神世俗化,道教和民间中的不少神仙被配成了对,组成了神仙“家庭”。如玉帝和王母,龙王和龙母,灶王爷和灶王奶等等即是。

       雷公也如是,宋人徐铱在其所撰《 稽神录》 卷一中,记载了一村姑被雷神所娶事,并称雷神“亲族甚众,婚姻之礼,一同人间”。南宋洪迈也记有“雷母”事,雷母形象为:发茁然,赤色甚短,两足但三指,大略皆如人形。良久云气斗暗,震电闪烁,遂去不见。

       民间至今仍有雷电分工之说:电光先行照一下该击的对象在什么地方,雷再准确地震击。闪电大概是起相当于探照灯或照明弹的作用。不过,雷神要借助于闪电,才能看到要击的对象在哪里,也实在太无能了。

       在民间信仰中,雷神称公,是一男性,电神称母,是一女性。不过,在古代的神灵信仰中,电神竟是男性。钱大听《 十驾斋养新录》 卷十七云:“今人称电神曰电母,古人则称电父”。并引《 三国志• 魏• 管格传》 裴松之<注引管格别传》 为证:“天昨檄召五星,宣布星符,刺下东井,告命南箕,使召雷公电父,风伯雨师”。雷电风雨之神,在当时的民间信仰中,都是男性,或是人们认为,这些奔走驰骤之事,都是“男人的事业”吧。

       随着神灵们的人格化和世俗化,电神风神,都变成了女性。大概是电和风,具有“轻灵”之性,而“轻灵”似乎又是女性的特点。与雷神密切配合的电神,更似乎成了雷公的配偶,同时也是雷神的辅神,这也符合我国古代“贤妇相夫”的传统观念。

       《 宋史• 仪卫志》 一云:“殿庭立丈,本充庭之制。… … 雷公电母旗各一,分左右。”《 元史• 舆服志》 二云:“电母旗,青质,赤火焰脚,画神人为女子形,缥衣朱裳白挎,两手运光”。用雷公电母形象,旨在显示威肃之象。可见,宋元国定的电神,也是女悻形象。“两手持镜”是代表闪电的,这也是古人颇为滑稽的想象力,以为闪电的亮光,有如镜子反射日光,所谓“两手运光”,这种形象成为闪电娘娘的标准像。电母后来又被加上了姓名,后来塑的电神像、他的面貌似女人,相貌端庄典雅,两手各拿一铜镜号称电母秀天君。

       电母这一形象作为雷神的助手,在明代神魔小说《 西游记>、《 封神演义》 中都曾出现。《 封神演义》 还将电母说成是金光圣母。明• 余象斗所著《 北游记》 卷四,又把电神说成叫朱佩娘,雷神给了她雷电镜二面,雷神打人时,电母“先放电光,“照得明白”。电母作为雷神配偶或属神,每与其他气象神合祀。如兰州著名的道观金天观,进入正门,即为雷坛,正中供奉雷祖,左右分列十大雷神,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侍立其下。
发表于 2022-3-24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的时候总是以为有雷神!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味 于 2022-3-24 20:11 编辑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2-3-24 17:41
欣赏四昧老友佳文: 雷 神   下午好

呵呵,找到讲电神的,也转来。=================

       电神在民间又称金光圣母。

雷公庙中常常奉祀着电母,因为雷电关系紧密二者分离不得。雷神最初为兽形神,是无所谓雌雄的。以后逐渐人神化,为力士状,成男性神,俗称雷公。中国古人既把崇拜物加以神化,又好把诸神世俗化,道教和民间中的不少神仙被配成了对,组成了神仙“家庭”。如玉帝和王母,龙王和龙母,灶王爷和灶王奶等等即是。

雷公也如是,宋人徐铱在其所撰《 稽神录》 卷一中,记载了一村姑被雷神所娶事,并称雷神“亲族甚众,婚姻之礼,一同人间”。南宋洪迈也记有“雷母”事,雷母形象为:发茁然,赤色甚短,两足但三指,大略皆如人形。良久云气斗暗,震电闪烁,遂去不见。

    民间至今仍有雷电分工之说:电光先行照一下该击的对象在什么地方,雷再准确地震击。闪电大概是起相当于探照灯或照明弹的作用。不过,雷神要借助于闪电,才能看到要击的对象在哪里,也实在太无能了。

  在民间信仰中,雷神称公,是一男性,电神称母,是一女性。不过,在古代的神灵信仰中,电神竟是男性。钱大听《 十驾斋养新录》 卷十七云:“今人称电神曰电母,古人则称电父”。并引《 三国志• 魏• 管格传》 裴松之<注引管格别传》 为证:“天昨檄召五星,宣布星符,刺下东井,告命南箕,使召雷公电父,风伯雨师”。雷电风雨之神,在当时的民间信仰中,都是男性,或是人们认为,这些奔走驰骤之事,都是“男人的事业”吧。

  随着神灵们的人格化和世俗化,电神风神,都变成了女性。大概是电和风,具有“轻灵”之性,而“轻灵”似乎又是女性的特点。与雷神密切配合的电神,更似乎成了雷公的配偶,同时也是雷神的辅神,这也符合我国古代“贤妇相夫”的传统观念。

  《 宋史• 仪卫志》 一云:“殿庭立丈,本充庭之制。… … 雷公电母旗各一,分左右。”《 元史• 舆服志》 二云:“电母旗,青质,赤火焰脚,画神人为女子形,缥衣朱裳白挎,两手运光”。用雷公电母形象,旨在显示威肃之象。可见,宋元国定的电神,也是女悻形象。“两手持镜”是代表闪电的,这也是古人颇为滑稽的想象力,以为闪电的亮光,有如镜子反射日光,所谓“两手运光”,这种形象成为闪电娘娘的标准像。电母后来又被加上了姓名,后来塑的电神像、他的面貌似女人,相貌端庄典雅,两手各拿一铜镜号称电母秀天君。

   电母这一形象作为雷神的助手,在明代神魔小说《 西游记>、《 封神演义》 中都曾出现。《 封神演义》 还将电母说成是金光圣母。明• 余象斗所著《北游记》 卷四,又把电神说成叫朱佩娘,雷神给了她雷电镜二面,雷神打人时,电母“先放电光,“照得明白”。电母作为雷神配偶或属神,每与其他气象神合祀。如兰州著名的道观金天观,进入正门,即为雷坛,正中供奉雷祖,左右分列十大雷神,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侍立其下。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支持,虽然是转帖,也甚有点“知识性”,小区聊天时候也有谈资。我们小区里聊天,基本不讲油盐酱醋,而是喜欢天南地北尤其历史地理。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五 发表于 2022-3-24 19:07
小的时候总是以为有雷神!

我当时知道:做了啥种亏心事,要忏悔(自我检讨),否则老天爷生气,闪电打雷。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22-3-25 04:49
发表于 2022-3-24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来学习。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8 0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