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4

[健康] 胖子未必较短命,内脏脂肪高才危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2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2-11-22 15:28 编辑

胖子未必较短命,内脏脂肪高才危险
很多人都知道肥胖者罹慢性病风险高,但是不少学者专家却发现,一旦罹患慢性病后,超重或中度以下肥胖的病人,要比体重过轻或甚至正常的病人的死亡率低,这种吊诡现象称为「肥胖悖论」,因此医师提醒,胖不一定有害健康,但是内脏脂肪高才是疾病的根源。
网络报道,前美国芝加哥荣民医院心臓病房主任谢安民医师在其脸书上指出, 衡量一个人胖的程度,最常用的是「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BMI是由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推算出来。这个指数用得最久、最广、也最容易取得,所以世卫组织(WHO)还是主张以用BMI衡量肥胖程度。
谢安民表示,很多研究早就毫无疑问地证实了,肥胖是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心脏衰弱、高血压、脑中风等)的罹患危机因素及原因;但是1999年以来,不少研究都注意到,也迷惑了不少专家学者,但是到现在还颇多议论,也就是一旦患有这些病了,超重或中度以下肥胖的病人,要比体重过轻或甚至正常的病人的死亡率低,也就是肥胖悖论。
面对肥胖悖论 学者看法分两派
●反对的以为这些研究,都是回溯性研究,有未知的潜在变数无法矫正。更重要的是研究所用的肥胖分类(如体重和BMI),没有考虑到对预后影响很大的脂肪分布及体力活动和体适能。实际上有加入腰围或体适能的研究,超重或轻中度肥胖的存活优势就不那么顕著,甚至消失了。
●另一派的人认为这个现象存在于很多不同的急慢性病,而且是绝大多数的报告的一致发现。所以不能说是有问题的研究之错误结论。而且确实有些生物学上的理由可以用来解释超重或轻中度肥胖的好处。比如说,也许瘦子和胖子得这些病的机转和遗传因素也许不一様。所以胖子得的病,预后和生存率比较好,也有日本人提到「瘦型糖尿病」比「肥胖型糖尿病」糟。
谢安民指出,他曾在梅约诊所(Mayo Clinic)医学杂志上,曾看到一个有趣的比喻,用来解释肥胖悖论。作者说:「肥胖好比是一个坏朋友,他害你被关了。但是在监狱里,他是个有义气的朋友,保护你不受别人欺负。」
胖不一定有害 肥才是问题症结
谢安民也认为,不要太专注于体重,胖不一定有害,肥才是问题的症结,尢其腹部的内脏脂肪。因为分布在腹内的脂肪,代谢旺盛,产生各种化学物质,运送到肝臓去,继续加工,变成一些对健康有害的物质,此外腹部脂肪多的人,大多有胰岛素拮抗,这两点对健康的损害很大。
脂肪不单是油脂 全身最大内分泌器官
他指出,大部分的人都以为,脂肪只是具有储存油脂、保暖和保护三个被动功能的惰性组织。其实脂肪是个忙碌的化学工厂,也是全身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细胞分泌很多化学物质,这些物资和脂肪及糖类的代谢以及饥饿感,都有很大的关系。
脂肪是维持人体能量平衡的重要器官,在能量情况有变化时,如饮食过量、节食、运动和暴露于寒冷环境时,脂肪是最先动员起来,以维护身体功能的第一缐反应(first responder)。此外,脂肪透过分泌各种脂肪细胞素,巧妙的把身体的营养状况传达给免疫系统,可以借此影响免疫功能和发炎反应。太多脂肪及随之而来的脂肪细胞素分泌失控是一些代谢病的根源。

谢安民也提醒,体力活动和体适能,比体重多少、胖不胖还重要。「身体胖但是体适能状况佳」的人要比「身体廋但是体适能状况不佳」的人好。有些人虽然体重或BMI正常,但是他们在代谢上是属于胖子那一类(腹部脂肪多、胰岛素阻抗高、三酸甘油酯高等),有学者把这种人叫做「正常体重的代谢性肥胖」, 他们尽管体重正常,各种胖子的慢性病都有。
值得注意的是,谢安民表示,现在有足够的证据,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人口,不论有病无病),体重的两端(最重和最轻的)存活率最低。
谢安民认为,年轻创业(即健康)时的理财方式,和你如果财务发生困难(即有病)时的理财方式应有所不同。美国糖尿病学会主张年轻时,血糖的控制要紧,以避免长期高血糖对肾脏、眼睛和心血管的伤害。中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疾病已造成,低血糖的危险增加,血糖就不要控制得太紧。所以保健不能像「one size fit all 」(一体适用)的帽子,要看你走到人生过程的那个阶段,你有的疾病已经进行到那个程度而变通。


发表于 2022-11-22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介绍: 胖子未必较短命,内脏脂肪高才危险   下午好
发表于 2022-11-22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能上天,入地,下海,但对自身还是诸多疑惑不解,或者说人体比他们都要复杂,难缠。因此,包含医界在内的咱们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了。所以才会出现彼时说好而此时又说坏,打鸡血,喝红茶菌的疯狂。在人生健康长
寿之路上人类一直是不知疲倦地、歪歪扭扭地蹒跚而行着。
    不过,现在有一个现象值得令人高兴,骄傲。与多个类型“群”的老头们聊天关于长寿和健康问题时,比较一直的观点是人生要健康快乐,不在于寿命的长短,一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长寿老观念。
    这充分说明现代人,尤其是老人思维的客观,求实,科学,理性,体现出大格局,高认知的“敞亮”的人生观。赞。
发表于 2022-11-22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转载宣传。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1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