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8

[其他] 外孙女孔冬梅因李敏的病向中央写求助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3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9年,毛主席已经逝世23年了,在这几十年间,毛主席后代李敏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亲爱的父亲已经离她远去,李敏心中最挂念的就是母亲贺子珍。
然而,晚年的贺子珍因为身体原因,大病小病不断,在1984年也离开了李敏。
父母相继离开,李敏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但她依然温柔地对待生活。
可丈夫孔令华竟然在1999年出车祸去世,这一次,李敏被打趴下了,身体情况急转直下,住进了医院。
此时只有女儿孔东梅陪在她身边,一边料理着父亲孔令华的后事,一边照顾着病重的她。

贺子珍

治病需要大量的费用,家中的积蓄并不多,很快就花光了,迫不得已,孔东梅瞒着母亲给中央写了一封求助信。
党中央看到这封求助信,是否会施以援手?李敏最终有没有痊愈出院?她得知女儿向中央写信后,会有什么反应?
孔令华去世,李敏病重,家中乱作一团
1999年,是李敏家中的多事之年,回想起这一年经历的事情,孔东梅有很多感触,也有很多伤心。
那时,父亲孔令华从深圳匆忙赶到广州参加一场毛主席的纪念活动,由于公司还有事情,活动结束后,他就急匆匆地返回深圳。

孔东梅

他在车上处理着公司的相关事宜,想着一定要把棘手的事情解决掉,之后再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妻儿。
本来车子在高速上行驶得很平稳,却突然发生了车祸,因为剧烈的撞击,孔令华当场昏了过去,不省人事。
很快,救护车到达现场,将孔令华拉到了医院进行抢救,医院给他拍了片子,发现他的情况相当严重,骨头断了九根。
幸好孔令华福大命大,清醒了过来,医生告诉他,他的右肩骨头被撞碎了,有几块碎骨在身体里,需要马上进行手术,将碎骨取出来。

李敏夫妇和贺子珍

孔令华同意医生的方案,医院根据他的身体情况展开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比较顺利,可在手术要完成的时候,发生了意外。
孔令华患有心脏病,平日里会随身携带特效药,他也将自己的情况告知了医生。
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加上医院的医生不专业,并没有考虑手术过程中是否会引发心脏病,这才导致孔令华的心跳在手术中停止了。
虽然医生进行了紧急施救,可是为时已晚,孔令华再也无法醒过来了。
手术之前,孔令华害怕妻儿知道他出车祸后会难受,打算出院之后再告诉妻子实情,却没想到他竟在医院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李敏夫妇

李敏接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根本不相信,不久之前,丈夫还给她打电话,告诉她公司业务告一段落后,就会回家团聚。
李敏多次求证,想听到否定的答案,然而大家给出的回答都是孔令华已经去世。
李敏被迫接受事实,了解了丈夫车祸以及手术的全过程后,她没有责怪任何人,选择原谅肇事司机和相关医院,因为她想让孔令华安安静静地离开,不被打扰。
肇事司机和医院意识到他们的错误,真挚地向李敏道歉,李敏也接受了他们的道歉。
李敏年纪已高,身体也有一些毛病,遭受如此大的打击,一下子病倒了。

李敏

这时,孔继宁正在国外工作,父亲去世,母亲病重,家中的担子全部压在了孔东梅身上。
尽管孔东梅经历过苦日子,也知道生活不易,但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大的变故。
孔东梅一边料理父亲的后事,一边关注母亲的病情,她知道这段日子过得艰难,只有咬牙挺过去,整个家才能够好起来。
于是她医院、家里两头跑,可有一件棘手的事情却让她不知所措。
1990年,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条件,孔令华下海经商,他本可以让父亲孔从洲帮他在军队谋得一个好的官职,然而他始终牢记不搞特权,只打算靠自己的拼搏,让家中能够富裕一点。

孔从洲全家福

李敏非常支持丈夫的做法,夫妻两人商量之后,孔令华将自己的落脚点,选在了商机最多的深圳。
孔从洲得知儿子经商后,说了一句话:“令华为人太过正直,不适合在圆滑的商海中打拼。”
那么,孔令华在商场能否立足?
孔东梅写信向中央求助,为母亲筹集医药费
知子莫若父,孔从洲说的话果然印证了。
孔令华抱着极大的诚意和对方谈生意,对方把他当做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有心利用他,为此孔令华不仅碰了一鼻子的灰,还欠下了外债。

李敏夫妇

那是家里最难的一段时间,全家人都勒紧裤腰带生活。
平日里,李敏已经节俭到极致,女儿不穿的衣服她会接着穿,领口和袖口都磨出了毛边,为了和孔令华共渡难关,她经常购买那种没人要的蔬菜。
孔东梅长身体需要营养,但家里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买肉,李敏就会购买不同的低价菜,用来改善生活。
好在,残酷的现实让孔令华长了记性,他也在血淋淋的教训中积累了经验,在艰难的摸索下,终于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
为了把公司发展的更好,身为掌舵人的孔令华四处出差,摸爬滚打之下,他赚到了一点钱。


他没有用这笔钱享乐,也没有用这笔钱为家中添置家具,而是用这笔钱在多个地区宣传毛主席的思想。
之后,孔令华也把公司赚到的大部分钱用来传扬红色精神,所以家里没有多少钱。
孔东梅眼见欠了医院一大笔钱,只能找亲戚和同学借钱,她借了一大圈,筹到的钱依然不够支付母亲的治疗费。
无奈之下,孔东梅想到了向中央求助,然而母亲从小教育她,不要利用毛主席外孙女的身份,为自己谋取任何私利。

孔东梅

她心中万分纠结,一边母亲需要救命钱,一边她又要恪守母亲规定的原则,在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孔东梅还是拿起了纸笔,将家中的情况一五一十写在了信中,并承诺等到家中渡过难关,母亲痊愈出院,一定会将所借的钱如数奉还。
她忐忑地等待着中央的回信,有关领导读完孔东梅的信后,大为吃惊,大家没想到李敏一家人的生活如此艰辛。
随后,中央特意发布了一次募捐活动,许多领导人和老兵捐出了善款,为李敏凑够了医药费。

孔东梅

当代表带着钱去医院看望李敏的时候,孔东梅万分感激,眼中闪烁着泪花,一遍一遍说着谢谢。
也是这个时候,李敏才知道女儿背着她向组织求助,李敏没有当面让女儿难堪,而是先向代表表达了感激之情。
在代表离开之后,李敏特意把女儿喊到了病床前,严厉批评了孩子的所作所为:“东梅,我们家的家风一直都是不给党和组织添麻烦,尤其不能打着毛主席后代的旗号搞特权,你难道都忘记了吗?”
孔东梅着急解释,一边流着泪,一边说着:“妈妈,你和爸爸教育我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但当时我没有办法,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了。”

李敏和女儿孔东梅合影

女儿的承诺没有让孔东梅熄灭心中的怒火,她依然板着脸斥责了女儿一番。
母亲的教导让孔东梅想了很多,严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在之后出国留学的时候,她根本没有像外界透露过真实身份,而是和普通的留学生一样,低调学习。
李敏和孔令华育有一儿一女,两人的爱情故事平凡又甜蜜。
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就互生好感,等到可以嫁娶的年龄,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两人住在中南海,只要有时间,毛主席就会到女儿家中用饭。

李敏结婚时的大合影

结婚第三年,李敏生下了一个儿子,毛主席看着可爱的小外孙,心里乐开了花。
后来,李敏和丈夫搬离了中南海,住进了一家普通的民房,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工作就是学习,照顾孩子。
艰苦的年代,一家子的花销需要精打细算,李敏和孔令华的工资并不高,经常过的捉襟见肘。
李敏一家是如何挨过难熬的日子?

李敏夫妇和毛主席

毛家后代宣传红色思想,以身作则
冬天的时候,李敏会买下一大车便宜的大白菜,除了腌酸菜,也会制作白菜粥,用来充饥。
日子过的艰苦又难熬,但李敏和孔令华极少在父亲毛主席面前诉苦。
每当毛主席询问他们在外生活的好不好,两人都会笑着告诉父亲:“爸爸,不用担心,我们有手有脚,过的还不错。”
毛主席一眼就看出女儿在撒谎,因为李敏的黑发中已经夹杂着几根白发,为了让孩子能够过的轻松一点,毛主席经常会接济李敏。

毛主席、李敏夫妇等人合影

贺子珍也知道女儿生活的很辛苦,而她一个人的花销并不大,除了过年、过节会给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老朋友送一些礼物,其他地方都不需要花钱,因此也会接济女儿。
其实,李敏对于全家人搬出中南海的决定相当后悔,离开中南海后,因为有心之人从中作梗,她见父亲的次数越来越少。
在李敏即将高中毕业时,毛主席感觉女儿一下子就长大了,他害怕女儿会很快离开自己,于是产生了把李敏留在身边的想法,特意询问了李敏:“娇娃娃,你毕业之后,就帮我管家吧。”
当时的李敏年龄还小,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笑着说道:“爸爸,你不怕我把家管砸了?”

左起:李敏、毛主席

毛主席摇了摇头,回应道:“你边学习边管家,慢慢的就能掌握要领。”
李敏认真思考了父亲说的话,还是拒绝了毛主席,她害怕自己真的会把家越管越糟糕。
错过了这次管家的机会,导致李敏后面陪伴毛主席的时间很少,没有孩子的陪伴,毛主席的晚年过得相当落寞孤单。
随着年岁的增长,毛主席也不免总是回忆过去,他很担心老战友贺子珍的情况。
了解到贺子珍健康状况很不好,毛主席特意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了一部分钱,用来给贺子珍看病。
1972年,孔东梅在上海出生,李敏特意将她的照片,寄给了远在北京的毛主席。

毛主席

由于国事太过繁重,毛主席没有机会到上海亲自看一看外孙女,但他格外疼爱外孙女,亲自为外孙女取名,将自己最爱的梅花,以及名字里的东字都赠予了小外孙女。
虽然孔东梅也没有见过外祖父,可冥冥之中,命运将这对祖孙牵连在了一起,孔东梅和毛主席长的很像,尤其是下巴处的那颗痣,更是让她多了许多毛主席的神韵。
自从孔令华去世后,李敏一直深居简出,一方面,她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好,出门太麻烦了,因此只在家里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晚年的她更喜欢安静的生活。

李敏、贺子珍等人合影

不过,李敏没有因为长期待在家中就关闭了内心,她每天都会看新闻联播、军事频道,偶尔也会听一下音乐。
在毛主席的纪念日,李敏会拿出最得体、最正式的衣服换上,通过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挚爱的父亲。
在李敏的影响下,孔东梅也从事了红色文化研究相关工作。
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年轻的孔东梅并不觉得枯燥,反而相当开心,因为她想寻找出一条创意文化之路,用新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
在做文化产业的许多年间,孔东梅从不急功近利,还积极投身到公益活动中,多次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李敏和女儿孔东梅

李敏也尽自己的能力奉献社会,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她在家族中发出了倡议,鼓励大家帮助灾区。
节俭的她以身作则,一下子拿出了3万多元,这3万元对李敏来说相当不容易,是平日里一分一角省下来的。
孔东梅还创办了菊香书屋,出版了多本红色书籍,身为伟人的后代,她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革命。

李敏、孔东梅等人合影

李敏和她的孩子们没有利用过自己的身份行使特权,但他们始终承担着毛家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他们来说,精神的富裕让他们无比知足。


李敏和家族其他人还关心着人民疾苦,尽力解决民之所困,他们身上有许多优良作风,他们在整个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发表于 2023-8-4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解释
发表于 2023-8-4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欣赏分享!
发表于 2023-8-4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朋友的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3-8-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23-8-5 04:12
 楼主| 发表于 2023-8-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23-8-4 16:27
欣赏!欣赏分享!

谢谢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23-8-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齐秋实 发表于 2023-8-4 16:38
谢谢老朋友的转载。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23-8-5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快乐。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2 1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