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281|回复: 21

大先生永立我心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5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公孙九娘 于 2012-6-1 23:01 编辑 <br /><br />
大先生永立我心中
——鲁迅先生评价与画像集萃


         鲁迅堪称大先生,无论过去和当代,对他的评价都可用“巨人”、“先驱”、“中国的伏尔泰”、“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来冠之,其品格为人,著作等身,均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阅读鲁迅,学习鲁迅,视鲁迅为大先生,鲁迅之魂可以健全强壮我们复兴中华的前进步履。而一些蝇营狗苟之徒,永远没有资格谈论鲁迅。
    这里,我搜集了部分过去和当代中外对鲁迅评价的宝贵资料和我喜欢的鲁迅画像(包括肖像画、油画、国画、木刻、照片等),以纪念这位大先生,让其伟大之风永浴华夏内外。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大江健三郎在他的《自选随笔集》的《自序》中是样作结:
     “我现在写作随笔的最根本的动机,也是为了拯救日本、亚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优美的文体和深刻思考写出这样的随笔、世界文学中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巨匠是鲁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
    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
    日本桂冠诗人池田大作写了一首320行的长诗纪念鲁迅先生。诗的题目是《文学界的巨人  精神界的先驱——为纪念鲁迅先生》。这首长诗的最后是这样结束的: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千秋万代,永载史册
        谨以这首小诗和满胸的敬意
        献给二十世纪
        最伟大的文学和精神的巨人”

斯沫特来曾经说:把鲁迅比做中国的高尔基是不确的。鲁迅,实际是中国的伏尔泰。
   
   
电影音乐史诗剧《鲁迅先生》〔说明〕指出:
    鲁迅先生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代骁将,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之一。毛主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即便在20世纪30年代的当时,虽有&quot;左&quot;的右的以及自称&quot;中间&quot;的各方势力夹击,进步青年却一直奉他为精神领袖。
    鲁迅作为“民族魂”的意义,并不在于什么“民族主义”的思想,而在于他坚定地站在民众的一边,坚定地以反对奴役和压迫的革命造反精神为武器,指引着我们苦难的民族摆脱三座大山、摆脱落后愚昧的观念羁绊。
    鲁迅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的意义,并不在于什么“个人解放”的价值,而在于震响了旧中国万马齐喑的知识界“于无声处”的惊雷,在于绝不宽恕哪怕一个“帮忙”、“帮闲”的奴才文人,在于对人民当家做主的大多数穷苦人对少数敌对分子的绝对专政坚决的维护。因此,鲁迅的独立在于他是唯一的成熟的人民作家,唯一的从旧阵营中过来的无产阶级的忠实的代言人。那些被人民专政打得头破血流的资产阶级文人妄言什么“凭鲁迅的血性,在解放后也绝没有好下场”,他们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对他们的专政正是鲁迅的意图,剥夺
他们的权利正是鲁迅的追求。鲁迅作为新时代新人的风骨是根本上与那些蝇营狗苟的畜类们截然不同的。他们从丧家之犬的实用主义利益出发来看待伟大、光荣、正确的鲁迅,只能是可耻的,可笑的。
  因此,一切想要去掉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光荣的称号中任何一项的人必将遗臭万年!
  因此,一切无视鲁迅作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优越、并企图用剥削阶级的文艺观来衡量人民艺术辉煌成就的小爬虫必将遗臭万年!


    人们高度评价鲁迅,深切悼念鲁迅。《鲁迅那些事》资料提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的消息传到日本,郭沫若先生悲痛万分,当晚就写了《民族的杰作——悼念鲁迅先生》一文,称鲁迅是“中华民族近代的一杰作”。并撰写挽联一副,联中注有“鲁迅先生千古,郭沫若哀挽”字样。挽联是这样: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方悬四月”的“四月”是指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去世,与被誉为“中国的高尔基”的鲁迅逝世的时间相距只有四个月。将鲁迅和高尔基并列,寄托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哀悼之情。下联寄托了作者未能与鲁迅晤面的痛惜之情,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无限敬仰之情。“二心”系指鲁迅的杂文集《二心集》,此处用借代手法,指鲁迅的全部作品。
    “东亚西欧”、“南天北地”,用方位名词相对,表示鲁迅巨星殒落,普天同哀。作者在当晚写就的《民族的杰作——悼念鲁迅先生》中以追悔莫及的心情说:虽然在鲁迅生前“时常想着最好能见一面,亲聆教益,洞辟胸襟,但终因客观的限制,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但到现在,这愿望是无由实现了。这在我个人真是一件不能弥补的憾事”。悲痛之余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1937年7月,在民族存亡之秋,郭沫若由日本潜回到上海,参加了一系列纪念鲁迅先生的活动。10月18日郭沫若在出席上海进步文艺界举行的鲁迅逝世周年纪念会上即席题联一副:
    大哉鲁迅!鲁迅之前,无一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所谓“鲁迅之前,无一鲁迅”是指鲁迅具有空前的历史地位,是古人无可比拟的。而“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可以借用他演讲中的内容来理解:“鲁迅所播下的种子已经发了芽,而且开了花,可惜他自己不及亲见,早在一年前死了。但是鲁迅果真死了吗?我敢于说,鲁迅没有死。目前在前线上作战的武装同志,可以说个个都是鲁迅。目前在后方献身于救亡运动的人,也可说人人都是鲁迅。”所以,他强调说鲁迅已经“复数化”了。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第四个“鲁迅”理解得不那么具体,这样就更具艺术概括力。
    为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郭沫若于该年作了《写在菜油灯下》一文。在此文末尾写了一副对联作为结束语:
    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
    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
    上联前半部,用激流奔腾曲折奋进的景象,形象地比喻鲁迅不妥协的倔强性格与明快的文风;下联前半部是上联前半部的映衬、加深,以霜雪、冰雹、恒寒,含蓄地说明鲁迅对恶势力的斗争,像秋冬那样地肃杀酷冷,是鲁迅人格的写照,是鲁迅精神的体现。上下两联的后半部,相承相衬,预示着鲁迅的影响日益广泛,后继者必然日增。
    1942年10月,在山城重庆,郭沫若修改完历史剧《孔雀胆》,杨亚宁购得鲁迅石膏浮雕像一具,请求郭沫若写一副对联,郭沫若欣然命笔。此联是:
    返国空余挂墓剑;
    斫泥难觅运风斤。
    在附言中作者写有这样的文字:“余与鲁迅素未蒙面,而时受其斥责,虽当时受之每有难忍处,但今则求之而不可得矣!”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对于鲁迅先生的伟大,是在他逝世之后认真地研读了他的著作后逐步加深认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日俱增,所以,才有“今则求之(指鲁迅的斥责)而不可得矣”这一反常之叹。
    上联写的是:自己从日本返回祖国,鲁迅已经去世,内心只空留未能相晤之憾,以此表达对鲁迅深沉敬仰与悼念之情。“挂墓剑”语出《史记&#8226;吴太伯世家》,说的是季札把空剑挂在徐君墓树之典。郭沫若借此表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下联中的“运风斤”是挥动斧头之意,“斫泥”有批评缺点和错误的意思。鲁迅喜爱庄子,郭沫若在这里用《庄子&#8226;徐无鬼》的故事来别有深情地表达内心渴望得到鲁迅先生的批评和帮助,寄托了对鲁迅先生的热爱、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蔡元培的挽联为:“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联语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上联用鲁迅名作《中国小说史略》,下联是鲁迅的遗嘱。
    鲁迅逝世,孙伏园深为悲痛,因以鲁迅所著书中及所主编的刊名缀为一联。联云: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正当姚克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鲁迅的指导下,精心编译《活的中国》一书时,惊悉鲁迅逝世噩耗,二人悲痛万分,合撰挽联一幅以寄托哀思: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右,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联语贴切生动,既有名著嵌入,又表赞叹,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1950年10月,在纪念鲁迅逝世14周年的荣话会上,陈毅即席撰挽联一幅,其联曰:
    要打落水叭儿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这副幅挽联锋芒闪烁,不失武将之儒风。
    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先生在日本的挚友佐藤村夫,甚是悲痛,亦撰联以寄托哀思,联语口: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此联以排比手法,“三有”对“三无”,歌颂了鲁迅的伟大功绩和高尚情操,切人切事,要言不烦。
    “左联”秘书长徐懋庸闻此噩耗,当即写了一副发自真情的挽联: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
    徐懋庸原是鲁迅学生,因“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两个口号之争,意见分歧,互相论战。鲁迅去世前两个月,写了“答徐懋庸并关于答抗日统一战线”一文,对徐懋庸作了严厉批评;但徐懋庸还是非常敬重鲁迅。鲁迅逝世,徐懋庸的挽联实在不好写。这副挽联是通过连续发问的形式,更多地表达式了自己深感愧疚、引以自责、欲说还休的复杂心情,体现了磊落的胸怀与真挚的感情。下联中的“知我罪我”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以“知我罪我”为相知、相责之词,联中用以感慨鲁迅逝世,自己再也听不到教诲了,表达了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之情。
    因为有两人之间的论战和误会,徐之挽联被疑讽刺鲁迅,在追悼会上没有挂出。
    鲁迅先生的弟子、文言学家唐弢的联语凡70言:
    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成何年,四个月前流过两行泪痕,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
    言可传,行可传,牙眼可传,斯老真大老,三十年来打出一条血路,待吩咐此责端赖后世肩。
    上联是说高尔基、鲁迅先后四个月逝世,作者悲痛难当,下联是对鲁迅战斗精神的热情沤歌。此联虽长,长而不烦,而又贴切自然。
    著名人士陈峥宇撰写172字长联,其上联是:
    拯溺是前锋,才德兼备,群乃勇逾义者。冲拓荒霾,拥护自由,开辟光明途径,阐文化而驱驰,做民众之导师;那料,半世冷宦青毡宏业忽中阻,则感到彷徨故室,白发,红颜,黄口,共衔悲哀,招魂何处,归鹤几时,气魄非常生无敌。
    下联是:
    著述称巨擘,知识先觉,人固莫如命也。抗衡环境,砥柱中流,散布伟大种子,概社会将沉沦,挽国难于狂澜;太息,当兹凄风苦雨鲁殿又圮灵,只留得呐喊余声,断稿,残编,遗迹,同资纪念,盖棺定论,下笔千秋,学术卓荦殁为神。
    孔祥熙的挽联:
    一代高文树新帜;千秋孤痛托遗言。
    是啊,在现代文学史上,哪人堪比鲁迅?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


鲁迅先生画像集萃

























俯首甘为孺子牛(刘先生友情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刘树义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憎分明,为民执言。
发表于 2011-11-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风 发表于 2011-11-5 21:36
俯首甘为孺子牛!子风敬佩鲁迅先生。

谢谢您的回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树义 发表于 2011-11-5 19:22
俯首甘为孺子牛!

谢谢老友提供新图!我将加此图入我博,可乎?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树人 发表于 2011-11-5 21:40
谢谢您的回帖。

谢二位捧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子风 发表于 2011-11-5 21:36
俯首甘为孺子牛!子风敬佩鲁迅先生。

谢谢诸位深怀同感!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树人 发表于 2011-11-5 20:25
爱憎分明,为民执言。

谢谢许老师精点捧场!
刘树义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6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九妹 发表于 2011-11-6 10:14
一代文豪今天仍然影响着当代人

谢谢九妹的铮铮之言!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9 1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