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280|回复: 3

[综合] 文物暗流—盗墓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盗墓者
没有流行盗墓小说《鬼吹灯》的诡异和恐怖,墓道里的阴风也吹不灭李坤头上的矿灯,曾经的盗墓生活对李坤来说是一段平淡的经历。
今天的李坤开着新买的雪佛兰越野车,刚刚从甘肃老家驾车风尘仆仆来到四川,目前他已经长驻成都。过去的十五年里,他从一个胆大的农民变成了一个谨慎的商人,在成都沙湾的CBD,他和朋友合伙开办的古玩展厅已经营业两年多,不过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城郊的仿古家具厂上,最近两年,他的生意已经从古董向家具转移。他不无揶揄的把自己曾经的盗墓经历称为“考古”,至于现在,“做的都是合法生意”,李坤强调说。谈及以往经历,他的描述尽管谨慎和充满忌讳,说到高兴处仍然略带着成功者的夸张,
1994年,李坤开始盘算“考古”。这一年他21岁,初中毕业以后在家里放了两年羊,业余爱好是看《故事会》杂志,以及看着杂志上的各种创业广告,盘算自己怎么发财,“除了抢银行,什么挣钱的方式都考虑过”。
当时,李坤发现钱币收藏热开始兴起,在《故事会》广告页的豆浆机和小麦磨面机广告间隙,开始出现了各种古钱币交易信息,在古钱币照片下面,动辄是几万、几十万的标价,李坤被深深震撼了,“我记得那上面开元通宝的标价是十万元”,他说。几年以后李坤才明白那些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卖各种古币参考书,而广告里标注的价格几乎纯属杜撰。“你想,谁家里没几个古币呢,就算你家里没有你应该也能搞到几个,但是如果想卖古币发财,首先你得买它那个书,才能知道什么古币值钱,你的古币应该去哪儿交易”。
但开元通宝就此成为李坤的梦想,他和朋友到处打听附近谁家里有祖辈留下来的古币,然后用各种方法弄到手里。不久,本地修公路的时候刨开一座古墓,这成为李坤的第一个“考古”对象,他和两个朋友喝了点酒,趁着夜色溜到古墓旁边,跪下叩了几个头,然后打着手电筒把古墓认真翻了一遍,找到几串铜钱,还抱回家几个陶罐和碗碟,藏了起来。
李坤并不急于将东西脱手。干了第一票以后,他对盗墓的神秘和敬畏就基本消失了。他和朋友一商量,都觉得本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又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应该还有大量的墓藏文物,说不定什么墓穴里,就有他梦寐以求的开元通宝。于是,他们又偷偷开掘了本地其他一些古墓,但不幸,都没有看上去能值钱的宝贝。
年底的时候李坤带着他的战利品去了兰州,但文物贩子对铜钱和这几个碗碟不感兴趣。倒是文物市场的地下繁荣状态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现在说来好笑,好像每一个人都藏着国宝级文物,大家像贩毒一样神神秘秘紧张兮兮的,其实并没有人来干涉”,于是他又去了文物市场相对更发达的成都,适逢成都第一个正规的古玩交易市场在文化公园建成,成都的文物爱好者在茶馆和厕所偷偷交易的历史刚刚结束,现在回想起来,李坤觉得那是文物交易的黄金时期,“因为买的和卖的确实大多数都是真东西,不像今天都是仿冒品,已经完全变成工艺品交易了”。
为了避免被举报,他找到二仙庵古玩市场一家老板,偷偷问对方能不能卖给自己“真东西”,对方——也就是他未来十多年的合作伙伴——狡黠地说,你不是要买,是有东西要卖吧?
成都之行让李坤正式成为文物“业内人”,健谈的成都文物老板和他一见如故。老板告诉李坤,他所憧憬的开元通宝,由于现世留存量极大,其实连十元钱都不值。总体来说,古币并不值钱,你能找到的99%的古币,单枚价格都不会超过10元钱,价值超过100元的古币基本上是万里挑一。在甘肃最可能找到的值钱文物是彩陶木雕。李坤牢牢地记住了彩陶的规格,并将它作为自己“考古”的主要目标。
上世纪90年代正是挖掘和倒卖文物的高峰期,据称,内蒙古辽代的墓葬90%都是在那时被盗掘的,而在洛阳邙山一带,甚至有媒体报道过全村男女老少齐动手挖墓的场面,在一些盗墓风行的地方甚至直接拿炸药爆破古墓。
但李坤的家乡并非文物大县,可供开挖的陵墓不多,他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对古墓的探寻上。他和老人们交谈,根据故老相传的传说判断墓地的大致方位。李坤说,他们也使用洛阳铲,根据铲出的泥土来判断墓穴位置,但更常用的工具是探杆,这种螺纹连接的金属杆可以拆开装在包里,白天用探杆感知地下泥土的松动情况,晚上就来偷偷挖坑,平时他能遇到的大多是4平方米以下的小墓穴,砖石结构的不足十分之一,即使这些墓穴,也屡屡有被古人盗挖过的痕迹。
他的主要买家是那位成都老板的一位甘肃朋友,不过后来他也常常价比三家。尽管文物知识比较缺乏,但他在价格博弈中占据的优势是只有他最清楚自己手中物品的真假,他可以通过近似的仿制品打听出真货的价格。
李坤发现,除了在开挖坟墓的时候,自己面对的法律风险并不大,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1949年10月以后,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遗存的一切文物,都属国家所有,对1949年以后出土文物的交易都构成违法,但实际操作当中,国家很难认定一件文物是1949年以后的出土文物,还是之前出土并已流散在民间的“传世文物”。
漂白
1999年,利用闲暇时间盗墓五年后,李坤开始转入古玩销售生意。他解释说,盗墓者都是在自己的家乡活动,一旦去外地盗墓,暴露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他的家乡也并无多少陵寝可挖,靠这里陵寝撞上大运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通过和文物贩子的人脉关系,他去广州和一位“师傅”学习了几个月文物鉴定,不过这基本上是屠龙之术,因为在市面上能看到的真文物已经越来越少,仿冒品大行其道的时代已经来临。
学成归来的李坤在兰州隍庙古玩市场开了一家文物商店,销售他从本地民间收集来的旧家具、木雕和在外地文物市场收集的古玩。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文物交易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李坤说,也许是因为能挖的坟基本上都挖过一遍了,你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新鲜出土的文物,但仿冒文物的黄金时期却刚刚开始,仿冒文物的几大代表群体是河南的仿唐三彩、山西陕西的仿青铜器、河北的仿古家具、江西景德镇的仿古陶瓷,都极为规模化和产业化。
他对自己的鉴定本事并不乐观,他在潘家园和广州都失手好几次买到假文物,收藏界的人常常拿“不假不乐”来安慰自己,把偶尔的失手也看做一种乐趣。但作为生意人,李坤觉得风险太大了,于是他不再买没有十成把握的东西,而把经营仿冒文物的工艺品作为自己的主业。尤其是近几年来,河北的旧家具和江西的仿古陶瓷越来越成为李坤的主业,去文物市场淘宝只是偶尔为之了。
四川和甘肃也有一些小厂,李坤自己也对本地制造的一些工艺品进行“做旧”加工,这种工艺并不难,一盘混合稀硫酸的泥浆就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将这种泥浆涂抹在金属表面,可以使之看上去锈迹斑斑,如果涂抹在陶瓷上,更可以腐蚀瓷器表面的釉光,或者造成类似古瓷器的皲裂。李坤说,这种生意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黑暗和地下,大多数情况下买者和卖者都是诚信交易,家里放一些做旧的家具和陶瓷,只是一种品位的变化罢了。
这只不过是一种做新如旧的工艺,只要不当成真文物来卖,本来也无可厚非。作为一个工艺品商人,对于别人“漂白”的猜测,李坤赶紧解释,他盗墓真的没有赚到什么钱,他的钱都是做仿古家具和工艺品赚来的,盗墓只不过让他幸运地进入到这个行业。
收藏者说
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古家具收藏者,彭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岳照贵认为,大众对文物流通的紧张大可不必。随着鼠首兔首拍卖事件被广泛讨论,他发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物交易仍然还处于偷偷摸摸的地下状态,文物交易虽然早已合法化,但它仍被当作一股“暗流”。
岳照贵表示,鼠首兔首只不过是一对有不到两百年历史的普通工艺品,其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都不高,这是收藏界公认的,它获得的高价就是一个炒作概念的产物。但大众对拍卖事件的声讨却容易误伤目前正常合法的文物交易市场。岳照贵认为,一再见诸报端的“文物贩子”就是一个歧视性的称呼,这种称呼反映了普通人对文物交易的不理解,“有一种‘投机倒把’的感觉在里面”。
实际上,现在民间的很多流散艺术品,如果没有文物贩子和收藏家,就会被消灭和破坏,所以市场本来是可以保护文物的。“文物交易是社会财富的蓄水池,文物应该属于市场,文物不上市场,就无从知道其真正价值。社会公众常见的两个误区,一是觉得国家才能保护好文物,二是认为只要是文物我们都必须不计成本的保护。文物收藏本来是可以产生社会效益的,它的价值可以在市场中检验。如果国家需要文物进行研究,无论从市场租用还是购买文物,社会成本都不会比规定文物先天属于国家更高。”岳照贵说。
他承认,目前的文物流通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拍卖环节中的人为哄抬,比如自己去竞拍自己的东西,或者两个收藏者之间互相抬价购买,这些都需要规范。但他认为,文物收藏更常见的歧途是一切为价值服务而脱离收藏行为本身的艺术趣味,例如在一款电视节目中,经常将鉴定出的仿制品砸碎,这就是典型的功利主义。他说,名家也有乱涂乱画的时候,仿制品也不乏精雕细琢之作,只要有不错的艺术价值,即使是仿冒品也是值得收藏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寿山石 + 3

查看全部评分

没人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2-2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痛 发表于 2012-2-20 15:40
拜读美文。。。

谢谢妹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 发表于 2012-2-21 14:13
欣赏佳贴。

谢版主支持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1 22: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